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歌谣其体制声节与列国之风同也○王氏应/麟曰范宁榖梁序孔子就大师正雅颂因鲁史)
   (修春秋列黍离于国风 齐王德
于邦君明其不/能复雅政化不足以被群后也然左传襄二十)
   (九年季札观乐于鲁已为之歌王矣孔子至哀 (第 3b 页)
师而正雅颂因鲁史而修春秋列黍离于国风 齐王德
于邦君所以明其不能复雅政化不足以被群后也于
是则接乎隐公故因兹以托始该二仪之化育赞人道
之幽变举得失 (第 94b 页)
  迹熄诗亡说
孟子历叙群圣之事而以孔子作春秋继之迹熄诗亡
著明所以作春秋之义实千古道脉所关而诸儒相仍

旧说未闻卓论盖自成康有不能复雅之云而范宁序
榖梁遂谓列黍离于国风 齐王德
于邦君此龟山所据
以雅亡为诗亡者也然考赵岐注孟则曰太平道衰王
迹止熄颂声不作故诗亡是汉儒原立两义后世 (第 24a 页)
而正雅颂因鲁史而脩春秋列黍离于国风 齐王德

邦君所以明其不能复雅政化不足以被群后也于时
则接乎隐公故因兹以托始该二仪之化育赞人道之
幽变举得 (第 13b 页)
 诗经通义卷三     吴江朱鹤龄撰

 王应麟曰范宁榖梁序云孔子就太师正雅颂因
 鲁史修春秋列黍离于国风 齐王德
于邦君明其
 不能复雅政化不足以被群后也然左氏襄公二
 十九年季札适鲁观周乐工已为之歌王矣孔子
 至 (第 1a 页)
 (何也焦弱侯曰风之与雅体制不同其声风即二南/亦系之风其声雅即正月亦系之雅不以此为升降)

 (也王伯厚曰范宁谷梁传序云孔子就太师正雅颂/因鲁史修春秋列黍离于国风 齐王德
于邦君明其)
 (不能复稚政化不足以被群后也然考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适鲁观周乐乐工已为之歌王矣孔 (第 31a 页)
而正雅颂因鲁史而修春秋列黍离于国风 齐王德

邦君所以明其不能复雅政化不足以被群后也于时
则接乎隐公故因兹以托始该二仪之化育赞人道之
幽变举得 (第 11b 页)
 虽变而太师之本名则不敢变此十二国之所以犹
 存其旧也乃范宁以王之名不当侪于列国而为之
 说曰列黍离于国风 齐王德
于邦君误矣 (第 11a 页)
  诗亡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诗亡者

太师不采诗王朝无掌故诸侯之国史亦不纪录之以
进王国亡则四诗俱亡非仅雅亡也春秋所以继诗亡
者诗之为教长于讽谕其微婉常馀于言外猗嗟称禦
乱而实刺庄公扬水讽普昭而辞嘉桓叔其有深切著
明如所谓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者必其事著于王官迫
于忠愤而有然也诗存而列国之事可得之弦诵之间
若其亡矣乱臣贼子何以彰其恶于万世孔子以匹夫
而操笔削事核其实文生于义天王狩河阳夫人孙于

齐有不必直言而见者约而达微而臧又在读史者之
善会其旨惟弑父与君则直书之耳是故春秋即诗诗
亦史也孟子之言明白易晓如此而后儒乃曰黍离降
为国风而雅亡(范宁谷梁序曰孔子列黍离于国风 齐/王德
于邦君明其不能复雅政化不足)
(以被群/后也)夫王降为风或是衰周时势何至雅诗亦变为
风乎王室虽凌迟而 (第 21a 页)
从陆说
  王风
王风为周东都之诗而列于国风者范宁谷梁序曰孔
子就太师正雅颂因鲁史修春秋列黍离于国风 齐王
于邦君明其不能复雅政化不足以被群后是其意
以为孔子降之也郑谱曰平王以乱故徙居东都王城
于是王室之尊与 (第 52b 页)
既没文不在兹乎言丈
王之道丧兴之者在已于是就大师而正雅颂
(○大师/音泰)因鲁史而脩春秋列黍离于国风 齐王德
于邦君所以明其不能复雅(○复扶/又反)政化不足以 (第 1b 页)